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党建扶贫 > 正文
    购物车
    0

    无技术无资金 无奈身为贫困户 向土地深挖潜 种地套餐能致富

    信息发布者:ZFQ15082945431
    2017-03-10 13:08:32   转载



    虞城网讯(通讯员 何文学)守着家里几亩地,如何甩掉贫困帽子?虞城县黄冢乡老赵楼村的邢思文用自身实践有力证明:科学种田奔小康是可行之策。

    已至古稀之年的邢思文,只有小学文化,儿女早已成家。本人患有支气管炎,家里没断过氧气瓶,长期吃药花钱,老俩口住进了地头的两间活动板房,家里一贫如洗。2014年经本人申请,村评议,乡审核,在全村公示后,邢思文被纳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

    早些年,苦于无技术,无项目,无 资金,无保障,邢思文搞烟叶、种药材等种种尝试,因为不适应市场门外汉,处处碰壁,都以失败告终。2015年6月,在一次群众大会上,邢思文认识了被派驻来的扶贫干部县园艺局副局长张长中。一番促膝长谈,得到了张长中这个农技专家的点拨,邢思文茅塞顿开,脱贫路上,盲目上项目风险太大,技术是硬伤啊。此后,按照张长中的“近种花生远种梨”产业具体思路指导,他亲耳聆听了被邀请来的省农技专家的讲课,亲身参加去不远的宁陵县参观梨业生产,去郑州学习皇冠、秋月等十几个梨品种的特色种植技术,之后又参加了村里新成立的“梨园春种植专业合作社”,成功申请到了县扶贫部门的到户增收项目。

    邢思文仿佛一下子年轻了几十岁,感到浑身充满活力,脱贫信心从无到有,从少到“爆表”,说起来头头是道:“梨好管理,非常适合本地的沙质土壤。我这个品种是黄金梨,作为工作队张局长规划的长期主导产业,目前市场价每斤三块五。去年栽植的,当年就结了三四个果子,今年就会有十来个,三年后每树将有三十斤,五年后将有两百斤以上,到那时,一棵梨树满挂后就会抵上一亩麦的收入,并且一棵梨树的收益期是三十年,我就是活到一百岁以后也不用担心收入了,呵呵!”

    2016年,按照张长中帮其设计的科学“种植套餐”,邢思文在规模10亩梨园的基地内,套种的4亩高品质花生喜获丰收,由于品种优,质量高,大受欢迎,每亩收入2600元;套种的3亩三樱椒每亩收入2400元;套种的3亩白菜每亩收入2400元。总收入接近25000元。一年间顺利实现贫困摘帽,成为当地脱贫小有名气的致富能人。

    “才一年时间,变化真大啊。要不是张局长教给俺的种地套餐,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邢思文感慨万端地说。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