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网通总站 邵胡同村 473074.nync.com 欢迎您!
所谓农资主要包括农药,化肥和种子,国内传统农资渠道由农资厂家,经销商(可能存在多级经销)和零售店组成,不同环节用户起到不同的作用参与到渠道的发展。
农资渠道的赋能逻辑:解决各个环节用户需求,重构利益分配。
农资零售店作为渠道终端,直接面向C端农户,是整个渠道的主要农资出口(全国预计8000亿农资市场规模),本文以农资零售店展开进行分析,理出农资零售店赋能的基本逻辑。
农资零售店本质上做的采购农资,销售农资赚取中间差价的生意,输出的农资服务用以支撑更多的农资销售,赚取更多的差价。
最近一段时间整个农资零售环节发生的事情,迫使农资店以产品销售导向用户服务导向升级,产品销售成为整个农资店营销的一个环节。
农资产品产能过剩,同质化严重,产品本身不在成为门槛;
小散户的减少,新农民的增加,需要更完整,有效的农资服务;
国务院颁布《农药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农药零售店必须有进销存电子台账才能获取农药经营许可证,进销存数据需要同步到政府农药监管端进行监管。
在整个服务升级过程中,怎么结合农资零售店特性进行赋能成为互联网+农业落地的入口。
农资零售店有典型小B的用户属性(对内部的效率提升不敏感,甚至不需要),农资店赋能的逻辑在于怎么帮助他们比较快的解决需求,更好的赚钱。
从用户需求出发,可以从解决怎么卖的更好,怎么拿到更好的农资,怎么获取更多的服务资源,怎么提高管店效率来达到帮助他们赚钱的目的,很多公司已经从这4个点切入赋能农资店。
卖的更多说白了就是由更多卖的渠道,更多的会员,更多购买的会员,逻辑上和新零售的逻辑也是相通的:以更好的用户服务为导向,搭建有效的线上线下营销服务体系。
考虑到农资零售店的销售特性(作物相关,区域性,实时性和服务强相关)决定了这是一门本地化的服务。区别于医药零售店,农资店的主动服务性更强;区别于餐饮生鲜店,农资店的频率低,服务性更强,它需要一套适合农资行业的新零售方案。
典型案例就是店管家,以进销存电子台账SAAS切入,并发力农资新零售。
线下以零售服务为主,提供落地的农资零售服务,主要包括农资零售、农户咨询、配送、行销和上门服务等,当然为了满足农药经营许可,及后面更好的农资营销,需要引入进销存SAAS做好经营的信息化,数据化。
线上以会员营销为主,搭建门店更有效的营销服务体系,主要包括作物方案、农资套餐、爆品、会员权益、销售咨询服务等,可以很好的解决线下获取客户难的问题,和线下服务互补,形成新零售闭环面向农户。
更好体现在更好的产品,更稳,更便宜,更便捷的产品渠道,同时又能提供金融上,周边服务商的更好支持(比如营销支持,农技支持等),逻辑上讲,做的就是升级版本的农资经销商。
主要由2类玩家参与:1类是传统农资生产商;1类是新玩家(互联网公司,植保公司等)。前者更趋向于扩张自己的渠道和渠道的信息化,后者更趋向于拿到商家资源,上能反向供应链,下能落地服务(不单单是农资服务)。
逻辑上讲,模式3包含模式2,这里的资源整合,除了农资渠道的资源整合外,也可以是其它资源的整合,赋能农资零售店。
典型案例,农田管家,以飞防切入,对接飞手和农户,提供的飞防服务包含农药化肥的喷洒服务;汇通达,赋予农资店小家电,日常生活用户的销售能力,农村淘宝也是相同模式。
提供农资零售店的管店效率,在需求层面,相对较弱。
主要表现在:
经营管理模式的标准化,适合农资连锁,渠道管理;
经营的信息化,除了给农资店必要的进销存SAAS系统外,需要综合考虑和经销商甚至厂家的ERP数据打通 ,政府的农药监管和会员的营销互动结合。当前有很多的软件厂商,看到进销存台账系统的需求,纷纷切入投机赚钱,没有充分考虑怎么培养农资店更好的使用系统,提高管店效率。
4个方向切入,模式上没有好坏,关键是结合自身资源,解决农资零售店需求,提供真正的价值。最终的方向我认为都是想把农资店打造成为落在农村的综合服务终端,打造农业S2B2C,输出综合服务,而不是简单的农资销售。
当前公司走的是农资新零售模式,底层是进销存和农药监管SAAS,同时搭建农资新零售体系,已经在国内的几个区县进行试点。
这样选择的好处在于:
农资零售店必须要有进销存SAAS才能获得农药经营许可,说白了这是最刚需的门票(门槛相对低),可以获取经验数据;
从整体角度看,农资新零售的方式,对于农资店来说首先是刚需,卖的更多才能赚的更多,特别是这个开始常量化的市场,自己多了才能更好的生存;
对于平台来说,模式轻,暂时不需要非常深入行业,资源整合,可以更聚焦的获取用户资源;
农资营销频率相对高,更靠近农户。
整个农资渠道的升级,从农资零售店环节已经开始,只有服务更优的农资店才能在这场升级中胜出,而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赋能合适的门店支撑他们更好的优胜略汰,中间的过程就像刚开始使用进销存台账系统一样,需要我们一起打磨。
本文由 @哈哈的鲸鱼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题图来自 Pixabay,基于 CC0 协议